當然"要不要背法條"的問題是在討論法律相關類科的,但是其他科目或許也可以參考~
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人能夠接受"背法條"這件事,
"爭點"只是在要背到什麼程度。
我自己對背法條這件事,從大學以來,聽到別人斬釘截鐵的說要背法條,
與其說是反感,不如說是困惑。。。背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還常常改的東西。。。
真的要背嗎?
(這還不是願不願意去背的問題)
其實"背"這個字到底要怎麼定義,該怎麼理解,我想是本案關鍵(背景音)。
因為我們小時後被教導的"背"就是:不看書,然後一字不漏的重複出來
所以"背"這個字帶給大家很大的壓力(我懂我懂~拍肩)
這時候有人會說:沒人教你一次不漏的背啊~法條就是要記關鍵字嘛!記構成要件啊!
朋友,請稍安勿躁,這我知道,很多其他人也知道的,因為啊~
當你已經不想背的時候,就會自動用這個理由安慰自己XDDDD
請讓我們先跳脫出這個思考框框,
看一眼現在的法律思想,讓我來舉幾個例子:
1. 當我在當小法助的時候,學會做一種東西叫做:時間表
什麼是時間表呢?就是把一個案件裡發生的事件,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出來。
以前我使用的時間表還畫了一個從上到下的箭頭代表時間發展方向,
後來被法官要求刪掉了,而進入更為"抽象"的境界~
2. 再翻翻你的法條,法條是怎麼編排的呢?妳會舉手說:我知道~編章節目條項款!叮咚叮咚!
是的,其實這就是:把事項分成大中小,然後用1.2.3.4.5.6....的數字順序編排出來,
而且法條裡面也是經常用"事件先後始末"的方法來排列順序的~
3. 很多人說寫考卷要條理分明,要分大點一、二、三、...大點之下再分小點(一)、(二)、(三)...
理由是這樣一目了然...
好了~這樣妳有發現一件事嗎?法律思想的主要方式,其實是線性的。
也就是說,他會儘量把發生在這渾沌宇宙裡的各種看似相干(因果)的事件,串在一起,
而成為我們可以很快消化處理的東西。
法條也是如此,他把許多規範的事項按照某種大小先後的邏輯排列,並且冠上數字定義它。
這就是所謂的"法律思維",基本上是線性的,渾沌的事件會被排除。
(當然宇宙的律法就不是這樣了)
所以數字的定義是很有意義的:它告訴妳時間先後,告訴你在事件1和事件3之間,還有事件2
這樣,對我們來說,其實有備忘的效果。
結合上一篇說的一張白紙讀書法,到最後複習時你的一張白紙可能會變成
1. 2. 3. 4. 5. 6. 7. 8. 9. 10.....等法條編號,旁邊標上你記得的關鍵字和爭點....
(不是法條全文,當然也不是整部法典)
等等等...妳說:咦?這樣不就是要背法條的意思?是的,要背法條。但與其說是法條內容,我指的比較是條號。
條號讓你學的一大堆東西可以組織起來,並且表達出來。那個數字是被定義過的語言。
重點是:閱卷老師也看得懂。
(BTW...不管有沒有附法條我的意見是一樣的,因為省時間嘛!又可以幫助學習)
好了,下一集是完結篇囉!:D